首都西南生態屏障:過去“賣礦產” 現在“賣風景”

2020年10月13日08:15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房山礦工成了護林員

  本報記者 陳強

  首都西南,房山青龍湖畔淺山區,森林防火條幅隨處可見。清早7點,一名護林員的身影出現在山間小路,他手拿望遠鏡和對講機,一步一望,仔細地搜尋著火災隱患。巡山漫步的踏踏聲、風穿過樹葉的沙沙聲、鳥兒啼鳴的喳喳聲,構成了山林裡的美妙音符,越聽越舒心。

  護林員叫張文軍,人稱老張,今年65歲,家住辛開口村,負責本村周圍方圓千畝的森林防火工作,至今已有14年。“我是看著這片山林一點點綠起來的。”巡山累了,老張邀請記者到瞭望塔上歇歇腳,欣賞家鄉美麗風景的同時,聊聊新生活、新變化。

  這是整個青龍湖畔最大、最高的瞭望塔,觀景平台成圓形,景色美不勝收:極目遠眺,房山新城、總部基地、國貿的高樓,共同構成了美麗的天際線﹔視線拉近,公園內郁郁蔥蔥,湖水在藍天下閃著亮光﹔但在西北方向,一面面等待進行礦山修復的白色絕壁,與周圍環境有些不相稱。老張說,每次在瞭望塔回望絕壁,他都忍不住回憶那段艱苦歲月,“在那工作了20年,當礦工,每天都用火藥炸山,還因為安全事故受過重傷,昏迷18天,體重掉了50斤,左眼也失去了視力。”傷愈后,老張又回到了礦上工作,直至礦山關停,“山裡土壤肥力差,與其種地靠天吃飯,還不如到礦上謀個營生。”老張說,當時有不少工友因為常年在粉塵彌漫的環境下工作,患上了塵肺病。

  為了一片藍天,房山區在本世紀初陸續關閉了全區所有礦山,像老張一樣的數以萬計的礦工,借助政府的幫扶政策,改行當起了保水員、護林員、生態種植專業戶……靠著穩定的工資收入,老張家去年把老房翻蓋成了二層小樓,住上了“小別墅”。他說,自己體會過粉末充滿鼻腔的感覺,也目睹過蒼翠青山變得滿目瘡痍,趁現在尚有余力,一定要為子孫后代守好這片綠水青山。

  老張和記者在瞭望塔上聊了很久,這位65歲的老人,暢想美好未來時一直面帶笑意。“那是水峪,過去是低收入村,現在建起了民宿,成功‘脫低’。鎮裡帶我們專門學習過人家的致富經驗。”他指向一處森林環抱中的小村說,礦山關了,環境好了,綠水青山的本來面貌回來了,下一步要想想怎麼學人家“借綠生金”了。

  “您老放心,過去咱房山‘賣礦產’,現在‘賣風景’,這‘生態飯’一定越吃越富足!”同行的一位來自房山生態環境局的工作人員展開一張房山民宿全圖,曾經是重要礦產基地的史家營、周口店等鄉鎮,已經打造出了百瑞谷、聖蓮山、坡峰嶺等一大批旅游目的地,以自然山水發展綠色經濟﹔曾經灰黑漫天的採礦村黃山店、東村,通過村集體與專業公司合作的方式,出現了“姥姥家”“森林鄉居”等叫得響的高端民宿,常常出現“一房難求”的場面﹔曾經的礦工們,也有不少參與到了民宿經營中,按月領工資,腰包越來越鼓。今年內,房山區還將陸續建成50余套民宿院落,讓更多身處大山懷抱的村民樂享綠色發展紅利。

(責編:鮑聰穎、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