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豐台園創新驅動 構建“高精尖”發展生態

2020年09月24日16:58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人民網北京9月24日電 (記者 鮑聰穎)記者從豐台區了解到,中關村豐台園在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做好精准服務,對接企業需求,深挖企業潛力,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在以創新驅動為抓手的同時,通過優化政策支持、構建產業業態和創新服務內容等舉措,打造區域“高精尖”產業結構,促進區域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豐台區核心的經濟增長極,首都重要的產業功能區和高新技術創新基地。

打造“高精尖”產業發展良好生態

“環境氛圍與產業合作是久譯科技的重要擇址標准,選擇中關村豐台園也是選擇這裡的創新氛圍和發展生態。我們希望能把領先的技術和解決方案,像水和電一樣輸送到盡可能多的行業,希望為豐台發揮更大的創新引領作用。”北京久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裴中陽向記者講述了選擇中關村豐台園的原因。

在位於華夏幸福創新中心的大廳一層大堂,記者看到了北京久譯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AI紅外熱成像測溫儀,每分鐘可以檢測300人次,無接觸式高效通行,測溫精度達到0.2℃,並可實現疑似體溫異常實時彈窗報警。“以一系列久譯AI智慧化解決方案,持續不斷的助力諸多行業創新,讓AI算法,充滿人文關懷,讓科技驅動社會發展。”據了解,公司專業從事人工智能(AI)及深度學習算法研究,全球首創了激光和計算機視覺的智能融合技術。

隨后記者來到北京英視睿達科技有限公司樓下,看到了用於空氣質量微型監測設備。據英視睿達首席科學家田啟明介紹,微型監測設備中傳感器由公司自主研發,企業創新研發的“頂天立地”的“地球大數據”產品體系,將多元衛星遙感數據、高密度傳感器網絡和互聯網大數據等無縫打通,面向城市精細化智能管理和高端企業數字服務的主戰場,以科技力量助力美麗中國新基建。

“為助力科技創新,豐台園作為首批國家級高新區,一直將優化營商環境、構建良好產業生態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中關村豐台園工委委員、管委副主任許淵源在接受採訪時對記者說,“在這方面,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一是落實各項政策,提升企業獲得感﹔二是構建產業生態,促進產業聚集度﹔三是創新服務內容,提高企業滿足感。”

據了解,為了進一步提升入園企業的獲得感、滿足感,使企業引得來、留得住、過得好,營造“共建、共治、共享”氛圍。豐台園搭建了重點企業“晚餐會”交流平台,政府主要領導、委辦局負責人定期與區域重點企業負責人近距離交流,現場辦公,解決企業實際經營中遇到的問題﹔同時,也在積極探索“企業商會”,促進區域內央企、國企、民企之間的交流對接,推動企業間的合作交流。下一步,還將按照頭部支柱企業、高成長企業、創新性企業等類型對企業進行精准畫像,實現服務的精准化。隨著中關村豐台園“高精尖”產業發展生態越來越好,帶動了更多企業入駐。豐台園科技創新產業的發展,也必將會促進整體區域的和諧穩定高質量發展。

軌道、航空打造中關村豐台園千億級產業集群

作為中關村最早的“一區三園”之一,近30年來,中關村豐台園聚焦服務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緊抓北京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機遇,深入實施北京市發展高精尖“10+3”系列政策,積極建設集技術研發、創新孵化、成果轉化、科技服務於一體的自主創新體系,推動科技創新全產業鏈融合發展。

豐台園已形成軌道交通和航空航天兩大千億級產業集群。豐台是全市軌道交通產業的唯一承載區,豐台園聚集了以中國中鐵、中國通號、中鐵高新和交控科技等為代表的軌道交通企業143家,並且連續五年實現軌道交通產業集群總收入突破千億元。在產業生態構建上,豐台園通過“組建一個平台、成立一個中心、兌現一項政策、出台一個行動計劃、設立兩支基金、舉辦兩項活動”搭建起產業生態系統的四梁八柱。目前,豐台園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015家,上市公司28家,國家和市級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4家,國家和市級企業技術中心61家,聚集了豐台區90%以上的高質量創新創業孵化平台。院士專家工作站、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級孵化器、北京市科學技術獎等多項創新指標位居示范區前列,構建了從科技研發、勘察設計、智能控制到工程建設和運營服務的全產業鏈,形成了以 “一個創新型集群、一個國家級試點、兩個國家級基地”和 “兩個市級基地”為特色的軌道交通產業集群,助力中國高鐵領跑世界。

為支持高精尖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2018年12月29日,豐台園發布了“創新十二條”(《中關村豐台科技園支持高精尖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的措施》)。許淵源說,“疫情以來,考慮到疫情帶來的企業流動資金困難問題,豐台園提前啟動了政策兌現工作,第一批支持資金已於5月底發放完畢,180余家園區企業獲得了2.1億元的政策支持資金。”“創新十二條”政策出台以來,強力推動了園區經濟發展,激發了創新活力,促進了新舊動能轉換。

下一步,中關村科技園堅持科技創新,瞄准核心技術和主攻方向,加大研發力度,依托特色產業集聚優勢,持續提升自主化創新能力,推動企業做大做強並在新一輪發展中積蓄力量、佔據主動。

(責編:鮑聰穎、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