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詩歌插上了新的翅膀

我國首部黃河題材類編詩歌典籍《中華詩典·黃河卷》出版發行

2020年09月19日00:09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9月17日,黃河題材類編詩歌典籍《中華詩典·黃河卷》出版發行,首發式暨專家座談會在北京大學舉行。

《中華詩典·黃河卷》是《中華詩典》首發卷。《中華詩典·黃河卷》在《全唐詩類編》《全宋詞類編》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先秦到晩清的歷代30多萬首詩詞中,選出與黃河有關的詩詞8000余首,參考類書體例,將其分為40大類99個中類632個小類,各歸其類,以便查閱。全書設置《自然景觀》《社會生活》《家國情懷》《黃河明珠》《故道拾遺》五個分卷十八分冊,近八百萬言。

9月17日,與會專家學者對《中華詩典·黃河卷》出版給予高度評價,認為《中華詩典·黃河卷》不是相關詩歌的簡單匯集,而是一部力圖反映黃河文化全貌、體現其魂魄的文化巨著。《中華詩典·黃河卷》是我國首部按照類別體系編纂的歷代黃河詩詞之集大成,其規模之大、體例之新,均為我國之僅見。

專家們指出,黃河是一條內涵極為豐富的河流,其歷史淵源之深遠、文化影響之廣博,既非其他江河所能比擬,亦非現有河道及沿岸城市所能概括。要體現黃河文化之全貌,弘揚黃河精神,就必須從其深厚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從人類同其長期博弈的斗爭中來把握與思考,這樣才能避免淺表化、片面性。黃河的歷史不僅孕育了厚重的黃河文化,更是生成了其特有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黃河精神。而黃河下游、特別是歷經黃河改道的廣大地區,正是黃河精神的發祥地、承載地。河南,特別是開封地區,是黃河文化發祥地、黃河精神承載地、新中國治黃的首發地,古都開封地下六重“城摞城”奇觀更是黃河精神最生動的體現。《中華詩典·黃河卷》的視野沒有拘泥於現行的黃河河道文化,而是由流域文化反映國家文化、由黃河文化延伸到黃河精神,不但辟有現今黃河流域的《黃河明珠》,而且專門設立了《故道拾遺》分卷,選取了歷代數千首詩詞對黃河故道上數十個大小城邑的吟誦,這些都體現了編者的獨到眼界與匠心。

與會專家學者還對該書確立的黃河河道文化、流域文化、黃河精神三位一體的收錄原則,橫分類目、縱貫時代、體現源流的編排原則,地域認定從嚴、文化延伸從寬的原則表示贊賞。對每首詩詞出處標注詳細,直至版本、卷次、頁碼﹔對原著中重復收錄不予辨析,但注明重見卷次、頁碼,以利學術探究的做法,深為贊同。特別是附錄中的類別索引、黃河明珠和故道城市及其歷史稱謂、黃河相關概念簡介及文獻摘錄等,更顯其收錄之嚴謹。

 

(責編:鮑聰穎、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