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澱區今年上半年空氣質量和地表水環境城六區最優

2020年09月03日09:29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人民網北京9月3日電(董兆瑞) 記者從海澱區污染防治攻堅戰2020年上半年工作進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1-6月,海澱區PM2.5月平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7%,空氣質量保持城六區最優。市級考核的5個水斷面均動態達到了年度考核要求,地表水環境質量首次在城六區排名第一。

海澱區生態環境局局長張洪雨介紹,今年上半年,海澱區空氣質量再創佳績,優良天數134天,同比增加14天。空氣質量持續向好不僅體現在優良天數增加上,更體現在主要大氣污染物的持續下降。1-6月,海澱區細顆粒物(PM2.5)月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7%﹔其它三項污染物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可吸入顆粒物(PM10)月均濃度分別為4、29和62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別下降20%、27.5%和18.4%。

在地表水環境方面,海澱區5個市級考核斷面中,全部達標,其中4個斷面達到優良水體標准,65個街鎮級監測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達到63%,同比提升14個百分點,劣Ⅴ類水體比例降至14%,同比下降12個百分點。南沙河斷面實現歷史性突破,達到功能水體要求的Ⅳ類標准。納入全市地表水環境質量評價的十河六湖也首次全部動態達標。

打贏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海澱區科技“加碼”。記者了解到,海澱區生態環境局積極探索智慧型移動源監管新模式,通過融合海澱城市大腦數據資源,運用城市大腦AI計算中心、大數據、雲計算等先進技術,著力打造“天地人車一體化”式的移動源監管平台。海澱區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管理科副科長蘆辰介紹,該系統融合了海澱城市大腦區1200多路微卡口、9000路探頭設備、5+1套固定式黑煙抓拍設備等數據資源,功能設計涵蓋了在用機動車監管、移動源執法力量“一張圖”、非道路移動機械智能識別和重點區域管控等四個執法管理應用場景。目前,該系統已上線試運行,為移動源精准執法、有效管控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在“智慧巡河”方面,海澱區以南沙河流域為重點,堅持污染減排和生態擴容兩手發力提升河湖環境質量。建設水自動監測站,布設29個智能水質監測終端,發揮科技治污優勢,提升地表水質應急響應能力。同時,通過設置生態浮島、生態浮床,與增氧裝置曝氣機配合使用,形成富氧活水流,增強淨水能力,完成溫泉溝、北安河、叉河、草廠溝等10個雨水徑流調控和溝道生態修復標段工程,加強河道水體循環利用,翠湖片區循環水工程泵站主體完工,崔家窯水庫治理顯現成效。

(責編:董兆瑞、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