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三號工程建設提前半年完成

2020年08月04日07:37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北斗三號工程建設提前半年完成

  8月3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的有關情況。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表示,北斗三號系統提前半年完成了工程建設,並實現北斗三號衛星核心器部件國產化率100%。

  實測定位精度2至3米

  冉承其表示,北斗三號具備導航定位和通信數傳兩大功能,可提供定位導航授時、全球短報文通信、區域短報文通信、國際搜救、星基增強、地基增強、精密單點定位共7類服務,是功能強大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他透露,北斗全球范圍定位精度優於10米、測速精度優於0.2米/秒、授時精度優於20納秒、服務可用性優於99%,亞太地區性能更優,“我們實測的導航定位精度都是2至3米,比我們公布的指標精度更好,所以應該講北斗是特別好用的系統。”

  記者注意到,關於外界擔憂的芯片“卡脖子”問題,冉承其透露,現在北斗產業鏈所有環節全部打通,芯片、板卡、天線等實現量產。其中,28nm工藝芯片已經量產,22nm工藝芯片即將量產。“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水平呢?在國際上衛星導航芯片最高的工藝也就是這個水平,所以我們現在水平應該是國際一流。”

  就此,冉承其還坦言,靠中國的科技人員和企業的積極性,芯片價格大大降低,現在最便宜的芯片不到1美元,約6元人民幣。“10年前衛星導航的高精度板卡最貴的時候十幾萬人民幣,如今中國企業做北斗高精度板卡以后,在中國國內不到3000元人民幣,企業還有足夠的利潤。”

  衛星導航產業有望破4000億

  冉承其透露,10年來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年均增長20%以上,2019年達到3450億元,2020年有望超過4000億元。

  他表示,北斗在中歐班列運輸、京張高鐵建設運營、民用航空等方面得到應用,基於北斗的高精度服務在抗擊新冠疫情和南方水災中發揮積極作用,正在加速進入新基建,與新一代通信、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深度融合,北斗應用新模式、新業態、新經濟不斷涌現。

  目前,北斗相關產品已出口120余個國家和地區,向億級以上用戶提供服務,基於北斗的國土測繪、精准農業、數字施工、智慧港口等已在東盟、南亞、東歐、西亞、非洲成功應用。

  應對自然災害有獨特優勢

  近期,我國南方多地發生洪澇地震災害,在防汛抗災過程中,北斗同樣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冉承其稱,在自然災害的減災防災方面,衛星導航特別是北斗系統具有特別重要的支撐作用。北斗系統跟其他衛星導航系統特別不一樣的地方,一個是高精度應用。我們在地面建了一張高精度增強網,中國境內接近3000個地面站,最高精度能夠實時處理到厘米級,事后處理可以到毫米級的高精度。形變監測、泥石流這種變化,就是在毫米級的運動上,如果靠這套系統加上相應的輔助設備,就可以實時地形變監測,包括鐵路、邊坡有泥石流的地方,可以提前預警、轉移人員,為搶救贏得時間。

  另一個是北斗強大的通信能力。冉承其表示,北斗系統加入國際搜救組織,在海上遇險救災,船隻可以通過北斗衛星發射求救信號。但是以前國際搜救組織標准都是單向鏈路,你隻發出去,自己並不知道對方有沒有收到。北斗因為強大的通信能力解決了這個問題,地面運控站收到信號以后,我們發一個信息告訴你,你發的求救信息我們收到了。現在北斗的返向鏈路特色服務即將加入國際組織新標准。

  文/本報記者 李岩

(責編:池夢蕊、鮑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