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西區年內裝上“交通大腦” 交通治理將添智能方案 

2020年07月08日14:18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人民網北京7月8日電(董兆瑞) 電子警察、智慧停車,為交通管理裝上“智慧大腦”緩解交通擁堵……7月8日,記者從海澱區2020年交通綜合治理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海澱區將重點推進停車建設管理、綠色出行、創新智慧交通應用以及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今年8月,海澱智慧停車系統將上線試運行,可實時顯示停車場空滿率等信息。年內還將完成中關村西區綜合交通治理建設,加快4條軌道交通和45條市政道路建設。

海澱智慧停車系統8月上線

近年來,海澱區積極構架完善海澱智慧停車系統,持續推進海澱區智慧停車管理服務系統建設工作。據了解,海澱智慧停車系統預計8月份可上線試運行,並將融入海澱“城市大腦”,為政府決策、多部門行業管理、市民綠色高效出行、錯時共享停車等提供信息化支撐。目前,已逐步打通與道路停車系統、停車場備案和信息報送系統、居住認証系統、停車誘導系統、經營性停車場卡口信息等各項數據接入,實現統一分析、統一管理,通過設置微信小程序、重點區域誘導系統屏等信息發布渠道,實時顯示停車場空滿率等信息。

去年,海澱區全面實施路側停車管理改革,建設5040個停車位電子收費設施,規劃施劃13337個道路停車位,挖潛停車資源7434個。今年,海澱區將加大停車建設管理,緩解停車難。通過充分利用疏解騰退等可利用空間增加停車位,依托《海澱區鼓勵社會力量增加停車設施供給資金獎勵辦法(試行)》等措施,推進挖潛增設停車位5000個以上,通過推進停車設施項目建設、停車位有償錯時共享等繼續深入道路停車改革。

中關村西區綜合交通治理建設年內完成

中關村西區地處四環以裡,位於繁華的商業區中心,僅靠道路改擴建等傳統基建方式解決交通問題的能力有限,對此,海澱區亮出了自己的“答卷”。今年,海澱區將為這一區域裝上“交通大腦”。海澱區城管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治理圍繞“精細化+智能化”的建設理念,立足交通基礎設施和交通科技設備結合,通過綜合手段解決中關村西區交通問題、提升交通管理水平、改善交通秩序並提升景觀形象,推動“海澱緩堵模式”在全市范圍內推廣應用,這也是海澱區“交通大腦”頂層建設,為海澱“城市大腦”提供交通數據和應用支撐。

據了解,中關村西區綜合交通治理建設包含中關村西區內部1平方公裡區域(包含27個路口以及15條路),及外圍北四環輔路、中關村大街、萬泉河路和海澱南路等道路(包含24個路口,5條路)。項目打破了傳統部門間數據信息的壁壘,通過有效的信息防護手段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基礎上,實現政府各部門之間數據互聯互通、數據共享,為減少重復投資和一體化管理打下堅實數據信息基礎。

中關村西區將如何實現智能交通?據了解,針對中關村西區的交通服務和管理需求,海澱區建設了以大數據研判系統為基礎的一體化交通治理中心,研發了九大功能系統,前端設置數據採集和感知設備。大數據分析研判系統是整個平台的“腦袋”,依托大數據全天候、全時段、海量、可追溯的特性,形成態勢研判和前期問題分析、信號控制策略與方案的生成以及項目實施落地的后評估和后期運營管理的全流程、全階段的大數據解決方案。“交通大腦”投用后可保証路網通達率、保障通行路權、保障停車有位等,提升市民出行舒適度。

加快4條軌道交通和45條市政道路建設

今年,海澱區住建委將加快4條軌道交通和45條市政道路建設。目前在建的軌道交通共4條線路(一橫三縱),分別是16號線、19號線一期、昌平線南延、12號線,全長42.7公裡,預計2022年前將全部通車。屆時,海澱區將形成八橫九縱共151.5公裡的軌道交通線網。其中,預計16號線中段(西苑—甘家口)將於年底實現通車。屆時,中關村科學城北區和中關村地區將通過軌道交通實現連通,山后群眾的出行也將得到極大的改善。同時,為了加強北部大型居住組團與上地軟件園、中關村等就業集中區域的聯系,北京市計劃今年啟動13號線拆分的建設,預計2025年前建成通車,屆時將大幅縮短區域間的出行時間,提升沿線市民出行效率。

市政道路建設方面共45條,其中快速路、主干路9條,次干、支路36條。截至目前,海澱區先后啟動了翠湖南路、上庄東路、翠湖東路、鄧庄南路等主干路網建設,進一步完善中關村科學城北區主干路網架構。預計年底前,翠湖南路、翠湖東路將建成通車,上庄東路主體施工基本完成,未來中關村科學城北區將逐步形成“五橫六縱”的骨干路網架構。同時,還將完善優化中心城區路網,計劃年內實現阜成路北二街拓寬改造、三虎橋北路通車,加快推進巴溝路、八家東西線、西外大街西延工程建設,全力推動鋼材市場安置房、上庄片區保障房、香山一期安置房等重點民生項目周邊市政道路建設。

(責編:董兆瑞、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