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復產北京計”系列報道之

北京:戰疫情保春耕 守好首都“菜籃子”“米袋子”

董兆瑞

2020年06月02日13:18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編者按:當前,北京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各行業復工復產情況如何,怎樣降低疫情對企業發展的影響?如何在后疫情時代謀轉機、求發展?本網推出“復工復產北京計”系列報道,展現疫情之下北京各行業復工復產的現狀以及后疫情時代如何轉危為機,謀求新發展。

眼下,在海澱區的一家蔬菜生產基地裡,部分蔬菜已經進入成熟期,不少市民利用周末時間走進蔬菜基地採摘新鮮、綠色的蔬菜,體驗農趣。春耕時節以來,北京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認真落實“兩手抓”“兩不誤”,積極做好春耕生產,多措並舉解決實際困難,確保春季農業豐產豐收,守牢守穩首都“菜籃子”“米袋子”。

戰疫不停耕 農忙不誤時

“去冬今春,北京雨水偏多、氣溫偏高,約12萬畝小麥長勢為近幾年最好﹔北京春播糧食作物約48萬畝,播種期從4月初持續到5月下旬﹔全市蔬菜在田面積9.5萬畝,日產約2500噸﹔全市1152家農資經營門店開工率達92%,47家重點農資生產經營企業全部復工﹔春耕生產總體形勢平穩,各項工作正在有序開展。”這是記者近日從北京市農業農村局獲悉的。

當前,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北京各涉農區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有序推進農業生產各項工作,確保不誤農時。

眼下,延壽鎮湖門村正是一片農忙景象,農戶們正在菜園裡陸續種下各種菜苗。據北京延壽生態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張耀天介紹,該片菜園總面積約25畝,此次種植的菜苗由昌平區農業技術推廣站提供,包括辣椒、茄子、秋葵、圓白菜等多個優質品種,種植后預計6月底陸續成熟。

張耀天告訴記者,近年來,湖門村不斷推進民俗旅游業發展,村內整體環境面貌不斷提升,“草木緣居”系列主題民宿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去年,我們將村內空余的台地平整后開辟成菜園,菜苗成熟后主要供給民宿游客進行採摘。‘採摘項目’受到了不少游客的喜愛,所以今年我們繼續推廣,增加種植面積和種類,讓游客在住得舒心的同時,還能夠體驗到農事樂趣。”

在位於興壽鎮西新城村的北京鑫城緣果品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棚裡,農戶們正在趕農時忙農事。今年,90棟種植大棚中除有40余棟用於草莓育苗外,還新引進了青蒜、紫皮洋蔥等20余種優質菜苗,收成后將通過合作社的網絡銷售渠道進行銷售,帶動農戶增收。

在昌平區南口鎮前桃窪村,拿到百合種球和肥料的種植戶們佩戴口罩,正在田地裡進行播種。在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下,前桃窪村村民從2017年開始種植食用百合。

“我們村原來是低收入村,現在,通過種植百合以及其它政策幫扶,全村低收入戶都已脫低。村民負責種植、養護,收成后由合作社按照保底價進行回收,平均每戶每年可以增收1萬余元。”南口鎮前桃窪村美麗鄉村建設辦公室主任谷士超告訴記者,最初,前桃窪村隻有10幾戶參加百合種植,發展至今年已有45戶參加,全村百合種植面積達到92畝,種植食用百合正逐漸成為村民增收的穩定渠道。

據了解,食用百合種植主要集中在昌平區南口鎮、流村鎮,今年,兩鎮共有15個村的村民加入種植行列。目前,種植戶已陸續收到合作社發放的肥料、種球,並按照技術培訓要領完成播種。

疏通農產品“賣難”“買難”堵點

疫情發生后,大興區安定鎮於家務村民韓靜偉種植的3棚油菜出現了滯銷,急得一家人在棚裡直打轉。受疫情影響,這樣的事情並不少見,農民辛辛苦苦生產出來的農產品難以賣出或賣上好價、市民難以買到物美價穩的農產品,北京部分地區出現了農產品“賣難”“買難”現象。

家住魏善庄鎮河南辛庄村的畢維良在得知韓靜偉的情況后,把這一消息發送到了北京市益農信息社建設的村群進行銷售推廣。不久后,3個村群掀起了預訂熱潮,5天時間內就銷售11000斤,價值2萬多元,這讓老韓一家十分高興。同樣,大興區趙村的農戶家滯銷的地瓜,通過中益農在昌平、大興50多個行政村的村群,一周時間就幫助賣出11000多斤。

同時,為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部分農產品銷售不暢問題,北京市農業農村局還組織技術力量開發了“北京市農產品供求信息填報平台”微信小程序,於2月5日正式上線。

及時掌握滯銷信息、建立滯銷農產品信息台賬、搭建產銷合作平台、打通供求信息渠道、推動產銷有機銜接......在“北京市農產品供求信息採集平台”的作用下,平谷區鎮羅營鎮梨蘋果等180萬斤水果、平谷區崔家庄20萬斤球生菜、通州區后元化村香菜和娃娃菜、順義區楊鎮小蔥生菜等大部分“滯銷”農產品銷路得到了暢通。

此外,為保障社區和復工復產的企事業單位對蔬菜等農產品採購和配送需求,在北京市商務局指導和各區商務局幫助下,2月27日,北京農產品流通協會公布198家“點對點”食材、蔬菜供應配送企業名錄,其中包括食材供應配送企業182家、社區蔬菜直通車配送企業16家,通過“點對點”上門服務,減少單位食堂人員或員工外出採購,助力實現人員分流、減少交叉接觸。

不讓農產品爛在地裡,“直播帶貨”成為新途徑。“酒香也怕巷子深,我們作為地方干部要勇敢地走出去,把門頭溝的精品民宿和特色農產品向大家推介出去......” 5月17日,門頭溝區副區長慶兆珅走進直播間,力薦門頭溝的櫻桃、熟蜜、醬肉等特色產品。數據顯示,截至5月17日晚上9時,直播累計吸引超過198.3萬人觀看,帶動當地櫻桃、醬肉、蜂蜜等農產品銷量較前日上漲近310%,通過直播了解門頭溝特色文旅及農產品的網友總數超過門頭溝區常住人口總數近6倍。

守好首都市民的“菜籃子”

走進北京市天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隻見這裡一片繁忙的景象,院內燈火通明,大貨車進進出出,蔬菜品類齊全,擺滿了庫房。一箱箱黃瓜、大白菜、西紅柿、青椒等新鮮蔬菜,被工人們搬到早已等候的貨車上,整個場面忙碌而有序。

今年春節,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天安農業庫存非常緊張。據天安農業負責人介紹,從大年初二早上開始,商超渠道各店鋪發現訂單量異常增大,根據各業務主管反饋至公司的售賣信息判斷此次疫情會導致在京人員日常食品需求有所增加。天安農業立即成立了應急保障領導小組,對於保供應、穩市場、防疫情做出了一系列的部署,明確了重要任務、人員分工、關鍵流程和應急辦法等。

“隻有貨品充足,才能穩住民心。”該負責人介紹,為響應應急保障供應工作,天安農業除了調用為春節期間備用的庫存外,緊急調動北京以及全國各地的自有基地和訂單基地,加大採收量並啟動周邊農戶、農場的緊急供應。每天保持有100多個品種的供應,保障市民菜籃子的豐富多彩。

疫情防控期間,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吃得充足成為城市的全新考驗。走進物美超市聯想橋店,在生鮮區域,記者看到,除了大路菜外,細菜品種也很豐富,貨架上商品數量充足,在明顯位置還擺出了“包裝葉菜隻賣當天”的標語,櫃台前不少消費者正在挑選。市民王女士告訴記者:“疫情嚴峻時期還打算多囤一些蔬菜,擔心會影響到商品的供應,但看到超市裡商品供應正常,也就沒必要了。”

大年初二起,首農食品集團米、面、油、肉、蛋、奶、菜等生產企業迅速復工復產,2月10日,集團企業復工率達100%。為暢通供應渠道,首農食品集團與物美集團簽署採購總金額5億元戰略合作協議,首都食品生產和流通企業聯手,確保疫情期間首都市民的“菜籃子、米袋子、奶瓶子、肉案子”生活必需品價格不漲、質量不降、供應不斷。

據了解,今年1月29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啟動“保價格、保質量、保供應”系列行動。物美、首農食品、中糧、伊利等企業是首批響應“三保”行動倡議的企業。在疫情最嚴峻的時期,大范圍停工停產沒有造成供應和價格大幅度波動,確保市場穩、民心安、信心強,“三保”行動發揮了關鍵作用。

民以食為天。面對疫情期間蔬菜保供穩價的大考,北京專門設立“菜籃子”穩產保供工作組,從促進產銷對接、問題挂賬解決、加強市場監測、做好應急儲備等方面統籌部署應對,讓首都市民“菜籃子”空不了、打不翻。

(責編:董兆瑞、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