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張凱麗:持續推進朗誦藝術普及 增強全民文化自信

2020年05月25日16:41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全國政協委員張凱麗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受訪者供圖)

人民網北京5月25日電 (尹星雲)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正在北京召開,全國政協委員、著名演員張凱麗今年帶來了三份提案,其中關於推進朗誦藝術普及的提案受到了廣泛關注。多年來,除了影視劇與話劇表演外,張凱麗也一直活躍在朗誦舞台上,希望通過這樣一種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來傳播、普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把真善美的藝術精神傳遞給更多觀眾。

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張凱麗多次參與到朗誦節目的演出中。1月3日晚,中國唐宋名篇朗誦音樂會在人民大會堂上演,她和同行們為觀眾呈現了一場“唐宋風骨”的詩意開年演出,“主題鮮明的‘唐宋名篇朗誦會’1999年春節在北京首演,至今已經上演了整整二十年,久演不衰,演出數百場,足跡遍布祖國大江南北。”張凱麗告訴記者,她與眾多藝術家身體力行,力求用最專業的朗誦水准,帶領觀眾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與精華。

在今年央視元宵節特別節目中,張凱麗還參與了朗誦類節目《中國阻擊戰》的演出,“當站在舞台上面對著空無一人的觀眾席時,我的腦海裡卻浮現出了連日來看到的千千萬萬個震撼、動人的畫面,淚水不住地在眼眶打轉,觀眾也產生了共鳴。”張凱麗至今記憶猶新,節目一結束就上了微博熱搜,在網上的二次傳播中又產生了很好的反響。

近些年,朗誦藝術越來越多地被大眾接受與喜愛。張凱麗也做了大量相關調研,就“朗誦進校園”活動來看,以北京為例,很多中小學校都組織過名家朗誦講堂、朗誦比賽、朗誦興趣班、朗誦團體,學生們的熱情也很高漲。孩子們還此過程中感受到了語言藝術真正的魅力。

張凱麗認為,作為一個成熟的藝術門類,朗誦和其他藝術形式一樣,是“培根鑄魂”的重要載體及途徑,不僅發揮著其本身的藝術功能,更越來越重要地發揮著其本身所具有的社會功能,“比如,朗誦藝術有助於中小學生語言感知系統的建立﹔有助於全民文學素養的提升﹔有助於促進普通話的推廣﹔有助於中華民族認同感的培養﹔有助於文化自信的提振”。

為此,她建議多措並舉,深化推廣普及朗誦藝術。

張凱麗表示,應深入推進“朗誦進校園”活動。在教師配備方面,應吸納更多專業人才,以滿足教學需求及質量,避免師資不到位而“走過場”的現象發生。

同時,還應廣泛開展“朗誦進萬家”活動。一方面可以推動文化薄弱地區的文化建設,另一方面可以助推方言區的普通話深入推廣工作。“當然,普通話的推廣並不意味著對方言的取代、摒棄,兩者的發展並不是對立的,相反,應更加關注到方言的保護與傳承。所以,廣泛開展此項活動不僅有助於普通話更進一步的推廣,也有助於地域語言文化的保護傳承。”她解釋到。

“加大朗誦藝術相關社團的扶植力度也很關鍵。”她說,目前,在文聯的指導下,很多省市都成立了朗誦協會,但各地朗誦協會的發展及受重視程度不一。發展得好的協會經常活躍於人民群眾中間,發展得弱的協會也有各自的阻力及障礙,希望各級文聯能幫助協會一起排除阻力與障礙,使其得到更良好的發展。

她還建議戲劇表演工作者、廣播電視主持人組成志願者隊伍,在以往的基礎上,定期深入機關、社區、學校、企事業單位等地,為大家帶來持續帶去高水平的藝術享受。同時,建議文化部門組織群眾性朗誦大會,為廣大人民群眾搭建起展示、交流、學習的平台﹔廣播電視、網絡及新媒體等也應參與其中,助力推廣傳播。

張凱麗還建議開展“一帶一路誦讀行”活動。建議文化、教育部門組織藝術家、專業人士,沿一帶一路沿線進行展演交流研討,借萬裡絲路的地域優勢與文化心理認同感,一方面將中華傳統文化播撒向更廣闊的空間,另一方面也能讓不同文明之間產生新的火花,“‘和而不同’之中,我們的文化自信能得到更好地彰顯。”說到這裡的她有些激動。

“編寫、錄制一批誦讀出版物也很重要。”她認為,文化、教育部門及出版單位應組織專業人士,針對不同年齡段、不同文化層次、不同文化背景受眾,編寫、錄制一批高質量、高水准的誦讀類出版物,反映新時代的心聲、展現新時代的面貌,傳播新時代的文化自信。

她還建議,文化部門應對與朗誦相關的活動予以大力支持、指導,排除政策、制度上的障礙及阻力。教育部門應對社會教育機構開展的朗誦課程予以規范,避免水平良莠不齊產生的負面影響﹔應對“朗誦進校園”活動的持續化、常態化予以政策支持﹔對校園開展的朗誦活動予以鼓勵。

“我希望通過全國政協委員的身份來為朗誦藝術更加普及化而助力,這也是我履職盡責的使命及義務。”她的話語中飽含了對深入推廣朗誦藝術的熱情。記者了解到,作為一名文藝界別的全國政協委員,幾年來,張凱麗提交了多份涉及文化藝術領域的提案,她也表示,要盡最大努力為文藝事業的繁榮發展鼓與呼,這樣才不愧於政協委員的身份,不愧於自己深愛的文藝事業。

(責編:尹星雲、鮑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