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健全醫防融合機制 完善首都醫療救治體系

2020年05月17日17:22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人民網北京5月17日電 5月16上午,在中國共產黨北京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十三次全體會議上,審議通過了《關於加強首都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若干意見》對完善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將有哪些落實舉措?而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北京市的疫情救治體系經受住了考驗,那麼,下一步將如何完善?

三項舉措面對新挑戰

在5月17日舉行的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醫療保障組副組長,北京市衛生健康委黨委書記、主任雷海潮介紹,針對《若干意見》的要求,北京市將落實以下三方面舉措。

加強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能力建設

堅持平戰結合,做優做強疾控機構,充實力量,加快市區兩級疾控中心基礎設施、技術能力和標准化建設﹔規劃建設新的市疾控中心,強化其在全市疾病預防控制工作中的權威性和協調作用,要進一步加強市區兩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協同性和指導關系。

構建北京市傳染病檢測實驗室網絡

將統籌規劃建設高等級生物安全防護三級實驗室,開展傳染病病原學檢測和變異監測等實驗活動。加強新發突發傳染病病原檢測技術方法儲備,提升傳染病病原綜合檢測能力。統籌各種檢驗機構力量,優化檢測方法,最大限度提升檢驗檢測能力。目前全市70家醫療衛生機構可開展核酸檢測,每日檢測能力達到5.1萬個樣本。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實施公共衛生人才培養計劃,在“北京學者”“優秀人才培養資助”等市級人才項目中加大對公共衛生領域骨干人才培養力度。建設首都公共衛生高端智庫,培養並保有一支3000人的現場流行病調查溯源隊伍。建立流行病學、檢驗檢測等首席公共衛生專家制度。加強國際人才合作交流,引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公共衛生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團隊,發展和建設好設在市疾控中心的全球衛生中心,加強對全球公共衛生形勢的分析和研判。

健全醫防融合機制 完善首都醫療救治體系

雷海潮介紹,疫情暴發后,北京市迅速確定了地壇醫院、佑安醫院和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等20家市區兩級定點醫療機構,並迅速啟動小湯山戰備醫院,構建了比較完備的醫療救治體系,保証了相關病例的及時收治。以三家市級定點醫院為牽引,組建了三個新冠肺炎病例救治聯合體,實行“三院三區三指導三培訓”劃片收治,落實“四集中”(集中專家、集中患者、集中資源、集中救治),有效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亡率。截至5月17日12時,全市確診的593例病例中,在院病例降至6例,其中危重症病例降為零。下一步,北京市將主要從以下三方面對本市醫療救治體系進行完善。

進一步優化傳染病救治資源布局

加強地壇、佑安、解放軍第五醫學中心等3家市級定點醫院建設,強化小湯山醫院、中日友好醫院2所后備醫院功能定位,完善“3+2”傳染病醫院布局,構建平戰結合、央地協同軍民融合的傳染病救治網絡。切實加強綜合醫院的傳染病救治設施和能力建設。

增強醫院救治能力

加強呼吸、感染性疾病、重症、中毒、創傷、燒傷、醫學影像、檢驗檢測、流行病學、中醫等重點專業建設。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新發傳染病、危重症症狀緩解等方面的臨床救治作用。建立現代化緊急醫學救援隊伍,在傳染病、創傷、中毒等方面具備協同和聯合作戰能力。修訂完善醫療機構建設標准,公立綜合醫院要配置可用於收治傳染病患者的病房樓或獨立病區﹔改造提升發熱門診,完善診療設施和流程,嚴防院內交叉感染。目前,全市醫療機構共有負壓病房290間,負壓急救車79輛,但難以滿足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救治需要,下一步,將重點加強負壓病房建設,提升重症救治能力,同時增加負壓急救車數量。

加強醫防融合

雷海潮強調,要進一步健全完善醫療機構與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密切協作的工作機制。強化醫療機構公共衛生職責的落實,加強績效考核引導。建立醫防融合培訓機制,二、三級醫療機構內科類專業醫師在晉升副高職稱之前,須完成一定時間的公共衛生能力訓練,疾病預防控制和急救中心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在晉升副高職稱前,須到二、三級醫療機構完成一定時間的必要的能力訓練,培養公共衛生與臨床救治技能復合型人才。

(責編:鮑聰穎、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