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奇:加強央地合作 努力打造國際一流的技術創新高地

2020年05月09日08:29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加強央地合作 努力打造國際一流的技術創新高地

  本報訊(記者 祁夢竹 高枝)昨天上午,市委書記蔡奇到昌平區檢查調研未來科學城復工復產和科技創新。他強調,未來科學城是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主平台之一,是央企大顯身手謀發展的重要平台,要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善於危中尋機,加強央地合作,把握主動,逆勢而上,努力打造國際一流的技術創新高地。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吉寧一同檢查調研。

  中國商飛北京民用飛機技術研究中心成立以來,致力於商用飛機領域的未來產品研究、關鍵技術攻關、新技術成果轉化應用。蔡奇、郝鵬、陳吉寧走進先進系統集成實驗室,察看新能源飛機、北斗導航應用、智能網聯人機共駕、智慧客艙等成果展示,了解研發應用情況。蔡奇指出,要深化協同配合,面向前沿領域加強自主研發,努力提升核心競爭力。國網信息通信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是我國能源行業主要的信息通信技術、產品和服務提供商。在察看智能芯片、多站融合、智慧能源、網絡安全等產品和應用服務展示后,蔡奇希望在京央企瞄准新基建、數字經濟、生物醫藥等領域積極布局,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培育壯大新增長點。

  蔡奇在座談時向國務院國資委和在京央企長期以來對北京市建設發展給予的支持表示感謝,指出,首都發展離不開央企的貢獻,未來科學城建設離不開與央企的合作,疫情防控離不開央企發揮的重要作用。希望雙方發揮各自優勢,拓展合作深度廣度。北京將主動做好服務,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蔡奇指出,未來科學城建設要搶抓發展機遇。科學城東區吸引更多企業入駐,延伸產業鏈。支持央企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打造特色產業集群。西區加緊生命園三期開發建設,全力推動醫藥健康領域重大項目落地。引導生物醫藥企業、高校院所圍繞科技戰“疫”聯合攻關,爭取在防疫藥物、疫苗等方面早日突破。創新引才聚才政策,吸引頂尖人才團隊帶項目入駐。

  蔡奇強調,要堅持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兩手抓,全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圍繞重點產業、龍頭企業產業鏈、供應鏈上的堵點、斷點問題,精准施策,推動上下游企業以及物流等環節協同復工復產。積極推動重點項目建設。堅持走訪企業、送服務包制度,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

  蔡奇強調,要持續在“搞活”上下功夫。堅持“一企一策”盤活央企存量資源。堅持高門檻引進增量,加強與中關村科學城聯手發展,引進一批創新型企業、高成長型企業和新型研發機構,促進產學研用緊密結合。支持央企與高校、科研院所、中小企業共同搭建協同創新平台、新型研發中心,進一步推動科研設備開放共享。支持具備產業化條件的項目優先落地。

  蔡奇強調,要進一步完善服務配套。實施好未來科學城規劃,抓緊編制重點街區控規、開展總體城市設計。增加優質公共服務資源供給,高水平配套教育資源,補齊醫療服務短板,推進幼兒園、中小學和醫院的規劃建設。改善外部交通,抓好跨京藏高速公路橋改造、安立路北清路快速化、未來科學城路南延等工程,推進地鐵17號線建設。完善人才公租房、共有產權房精准配租配售政策,構建多層次住房供應體系。加強商業配套設施建設,推進公園、生態綠道建設,提高生活便利性和城市品質。要加強統籌調度和服務對接,央地合力推進未來科學城建設。

  陳吉寧對昌平區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表示肯定,指出,要推動與央企協作創新平台建設,加強溝通對接,創新合作模式,強化優勢互補,探索形成龍頭企業帶動中小企業、政府完善要素配套的良好創新生態,進一步“搞活”未來科學城。要著力打造企業創新服務平台,聚焦企業創新發展關鍵環節,瞄准在人才、市場等方面的需求,補齊產品經理、投資顧問、中介服務等創新要素,提高全產業鏈創新服務能力。要善於化危為機,拓寬思路,抓住疫情帶來的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契機,充分發揮我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政策和科技創新政策優勢,吸引符合功能定位的國內外高質量要素聚集,加快培育新動能和新的增長點。

  郝鵬指出,國資委黨委高度重視未來科學城建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導央企擔起責任、集聚力量,強化協同創新,加快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支持央企參與未來科學城建設,分析入駐企業建設進展、科研和產業布局等情況,推動企業用好用活用足政策,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增強創新活力。

  入駐央企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強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加快建設進度、加快項目落地、加快攻關步伐、加大引才力度,為把科學城早日建成全球領先的技術創新高地,進而把北京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作出應有貢獻。

  市領導崔述強、殷勇、隋振江,市政府秘書長靳偉,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中糧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商飛北京民用飛機技術研究中心等11家大型央企主要負責同志參加。

(責編:尹星雲、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