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澱區行政審批率先應用“區塊鏈”

2020年04月20日08:09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海澱區行政審批率先應用“區塊鏈”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海澱區政務服務管理局獲悉,海澱區在政務服務領域率先應用區塊鏈技術,並深入行政審批環節,壓縮群眾辦理業務的時間,減少准備材料的數量。區塊鏈技術應用場景已增加至40個,包括開書店、開VR體驗館、申報科學技術獎等。

  此外,對於必須去現場辦理的事項,海澱區推出延時服務,將辦理時間與上班族的工作時間“錯開”,包括中午不間斷、周六不休息等,最大限度為群眾提供辦事便利。這一舉措今年將在海澱區29個街道、鄉鎮政務服務中心全面推廣。

  40個場景率先應用區塊鏈技術

  “以前,要想開辦一家VR體驗館,辦事人得去工商局辦理營業執照、去住建委辦理施工許可、去衛健委辦理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証……前前后后需要提交40多份材料,辦理時間至少需要47個工作日。”海澱區政務服務管理局副局長胡玉國介紹,現如今,“開VR體驗館”已納入海澱區政務服務領域區塊鏈技術應用場景,辦事人需要提交的材料數量減少至23份,辦理時間也壓縮至26個工作日。

  今年2月,海澱區率先推出9個政務服務領域區塊鏈技術應用場景,目前已增至40個。除開VR體驗館外,還包括開書店、開畫廊、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就業失業登記辦理、按月申領失業保險金等。

  辦事人提交材料數量減少四成

  “之所以有這麼多場景能夠落地應用,根本原因是區塊鏈技術深入到了審批環節,從而推動辦事流程再造。”胡玉國介紹,“比如,前一個部門產生的審批結果,到后續環節就不用重復提交了,相關部門可以直接從‘鏈’上獲取相應信息。另外,對於區塊鏈數據庫裡已有的數據,辦事人也無需提交。”

  據介紹,海澱區40個應用場景已全部實現了“減材料、減時限、減環節、減跑動、促網辦”的改革效果。平均減少辦事人提交材料40%以上,減時限17.5個工作日、壓減率55%以上。通過並聯審批和幫辦代辦方式,減少審批環節。

  29個街鎮全面普及“延時服務”

  海澱區借助區塊鏈等技術,逐步完善了“網辦為主、自助為輔、大廳為補”的服務模式。不過,有一些事項必須去現場辦理,如新生兒首次參保登記、靈活就業人員就業登記等。但是,政務服務中心的辦公時間往往與上班族的工作時間重合,為現場辦理帶來了困擾,有些人不得不請假辦業務。今年,海澱區29個街道、鄉鎮政務服務中心將全面推行延時服務,徹底破解這一難題。

  本月初,海澱區永定路街道政務服務中心率先推行“3.5+1”延時服務。北青報記者了解到,過去,永定路街道政務服務中心9:00開始辦公,17:00下班,中午有1.5小時午休時間(12:00—13:30)。推出延時服務后,早上提前一小時(即8:00)上班、晚上推遲一小時(即18:00)下班,並把中午的1.5小時午休時間取消。這樣一來,每天延長辦公3.5小時。同時實行周六不打烊,多提供一天的辦事服務。

  永定路街道政務服務中心負責人白雪莉介紹,截至目前,該政務服務中心已在延時服務期間累計辦理94件業務,極大方便個人事項辦理,不必再因時間沖突向公司請假。

  文/本報記者 王斌

(責編:池夢蕊、鮑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