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000余名統戰成員下沉一線助力基層疫情防控

2020年03月27日12:52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一場人民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每個人都不能置身局外,斗爭呼喚更多的人成為迎難而上的光榮逆行者。首都統一戰線是首都建設發展的重要力量,從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到黨外知識分子、民營經濟人士,從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歸國留學人員到港澳台同胞、海外華人華僑等,面廣、線長,數量以數百萬計,在抗擊疫情的人群中也活躍著他們的身影。

新階層志願服務崗在園區提供服務。北京市委統戰部供圖

聞聲而動  7000余成員下社(園)區

疫情就是命令。從1月下旬開始,首都統戰組織、統戰人士就積極以各種形式參與一線防控工作。2月下旬,市委發出號召,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僑聯、統戰社團等組織紛紛響應,把選派優秀成員下基層活動推向新的階段。據不完全統計,截止目前,498個市區兩級統戰組織、7062余名統戰成員深入到社區和園區樓宇,成為全市7萬下沉干部中一支重要力量。

其中,在社區防控方面,各民主黨派、僑聯、黨外高級知識分子聯誼會(簡稱知聯會)已有426個各級組織對接了465個社區,超過3862名統戰成員深入社區一線,參與服務43790人次。在園區樓宇防控方面,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簡稱新聯會)、留聯會、海聯會、商協會、僑商會、僑創會等已有72個各級組織對接了55家黨群服務中心, 3200余名統戰成員深入300多個園區樓宇,參與服務16000余人次。石景山區新階層人士聯誼會還創造出“樓長助理”機制,122名新階層人員擔任樓長助理,協助園區樓宇做好防控工作。作為統戰代表人士,他們和共產黨員干部一樣,既是響應組織號召,也是自覺自願,同時既服從組織需要,也兼顧個人專長的發揮。特別的,他們到基層首先是戰斗員、服務員,也是履行建言獻策職責的調研員、吹哨人。

在工作中,很多統戰人士舍小家為大家,用行動演繹責任和大愛。53歲的市級勞模,民建會員、北京民俗博物館的東岳書院部主任文愛群,主動報名參加社區防控小組,白天她奔走於亞運村27家酒店調查摸排,晚上還要陪護身患癌症的母親,在病床前梳理數據、填制表格。從2月初一直堅持到現在,期間經歷了老母親的離世,在喪假期間依然堅持在社區一線。民進會員、大興區司法局科員董聰聰是個年輕的母親,她背著筆記本電腦走進潞二村,及時記錄工作信息、匯總防控數據,利用休息時間策劃制作防控小視頻,鼓舞了村民參與防控斗爭的信心和熱情。為了兼顧疫情防控工作和照顧家庭,常常是夜深人靜哄睡孩子后,再不顧疲勞整理當天的工作情況,撰寫了《潞二村防疫記—潞二村防疫阻擊戰這樣打》典型經驗文章,為周邊村庄做好工作提供了借鑒。

北京市知聯會組建社區涉外服務隊開展小語種線上服務。北京市委統戰部供圖

發揮優勢  抗疫一線展作為

發揮專業專長做貢獻。統戰人士很多都是專業領域的佼佼者,專業造詣深,素養能力強,除了積極參與人員排查、巡邏值守、環境整治等常規性的服務,還努力發揮專業優勢幫助出主意、解難題、辦實事,提供包括疫情防控科普、心理健康輔導、法律援助事務以及會計審計、知識產權、語言(小語種)等專業領域的服務。

針對北京外籍人士多和近期國外疫情發展態勢,市黨外高級知識分子聯誼會協調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的資源,組建社區涉外服務隊,並開展小語種線上服務。同時,制作推出20種語言的防疫視頻小貼士,發送給外籍人士聚集的高校、企業、街道、社區,廣受歡迎。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商學院金融系主任任康鈺和北京語言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副處長申英煥,都是黨外知識分子。他們積極為社區提供翻譯保障,針對兩位從韓國回到華清嘉園的美、韓籍人士,兩位老師和他們建立了微信交流群,幫助他們度過14天居家觀察期。各專業組織也紛紛發揮團體優勢做好服務。如,海澱區新聯會組織稅務師事務所推出線上稅務服務,科技醫療大健康分會提供免費線上問診等專業服務,留學生創業園分會開通在線創業學院等等,各盡所能,為企業和群眾分憂解難。

一身二任做好建言獻策。建言獻策是統戰人士的重要職責。統戰人士在參與一線疫情防控中,積極發現問題、精准建言,如,疫情防控之初,全國政協委員、無黨派人士、北京二商集團總工程師唐俊杰,通過調研發現,醫院醫用真空泵房排氣口常常設置在地下室、車庫、室內或有行人經過的地方,存在安全隱患。她立即起草了《關於對收治新型肺炎病人定點醫院的真空泵房採取緊急措施的建議》,被國家衛健委當即採納,並迅速啟動全國緊急排查真空泵房行動,消除了大量隱患。

熱心對接需求、救急解困。很多統戰人士熱心公益,他們深入一線,面對基層單位和群眾的需求,精准對接、雪中送炭。如,勁鬆街道“中國夢紅星夢”黨建陣地一度缺少口罩,通過京師新聯會下沉人員實現了快速對接,很快利用京師專項基金定向捐贈醫用口罩5000隻。據不完全統計,統戰人士為基層一線定向捐贈的口罩已超過10萬隻。

(責編:董兆瑞、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