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書店保衛戰迎來“及時雨”

2020年03月21日09:19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實體書店保衛戰迎來“及時雨”

昨天下午,一位讀者在稻誠及所書店讀書。趙瑩瑩攝

本報記者 趙瑩瑩

長安商場二層,開業沒滿三個月的獨立書店稻誠及所與周圍的服裝店鋪一樣冷清。但創始人庄寧一點沒閑著,抖音小店、微信小程序、線上直播……她的3月待辦清單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盡快讓書店“擁抱”線上、實現線上“帶貨”。

“疫情是危機也是契機,困難總會過去。”面對實體書店最艱難的日子,庄寧依然樂觀。為了留住繁華都市更多溫馨的書香角落,政策扶持和企業自救“雙管齊下”的書店保衛戰已經全面打響。

賬本:2月營收損失九成

午后3點,一扇落地玻璃窗擋住了陽光的熱度,卻透進了春日的暖意。玻璃窗前,一張書桌、一本書、一杯茶,安靜的空間裡,仿佛連時間的流動都聽得見,讓人忘記了窗外那場叫做新冠肺炎的疫情。但當視線向內,環顧四周時,寥寥坐著的幾位讀者提示著記者,疫情還沒結束。“一天兩到三位會員,是近期常態。”庄寧說。

2019年年末,改造后的長安商場重張開業,在書店業干了12年的庄寧也把業務重心從百盛購物中心遷移過來,重新在長安商場二層開了一家獨立書店,起名稻誠及所,主要服務於社區居民,親子是其一大特色。

和所有實體書店一樣,稻誠及所的經營模式也是場景化的多元服務。除了圖書售賣,書店還銷售文創衍生品、咖啡、茶、簡餐,並提供會員借閱服務。開業第一個月,長安商場的客流量不錯,書店經營狀況也不俗,吸引了200名新會員加入,1月僅前22天的營業收入就達12萬元。

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書店的節奏。庄寧告訴記者,人心惶惶的春節期間,書店仍堅持營業,只是將營業時間從原先的12小時調整到7小時,且取消了簡餐服務,隻提供圖書零售和咖啡零售。但是,“宅”在家的人們不再出門消費,書店的客流量也急劇下滑。

3月,北京的疫情形勢已向好發展,即便如此,在記者採訪的2個小時內,約150平方米的二層空間內,隻坐著3名客人。整個長安商場內的消費者也是屈指可數,商場的地上停車場空著近三分之二的車位。

“疫情最嚴重的時期,一天一個客人都沒有,日營業額為零。”為了增加現金流,書店做了一次6折的圖書促銷,一些老顧客趕來支持,賣掉了500本圖書,入賬1.5萬元,不足1月的10%。“當然,按這個折扣賣書,基本沒有利潤可言,更別提還有租金成本和人工成本。”

破冰:線上“帶貨”靠攏流量

稻誠及所書店的情況,是實體書店行業在疫情下的共同困局。

據初步統計,1至2月,北京市僅10%的書店處於開業狀態,80%的書店營業額同比下降40%至50%以上。一份對超千家實體書店展開的問卷調查顯示,從現金流來看,37.02%的書店表示隻能支撐一個月,42.02%的書店表示能支撐三個月。更多人擔心,2013年以來的實體書店回暖復蘇期面臨終結。

重壓之下,單向街書店合伙人許知遠在線求助,推出會員眾籌計劃。3月9日,單向街、曉風書屋、先鋒書店等6家實體書店經營者,在淘寶開了一場90分鐘的“保衛書店”直播,邀請薇婭聲援,最高峰時觀看人數達14.5萬。

“其實,很多書店都在嘗試線上直播、線上帶貨,老板甚至還親自送貨,只是可能不如這場直播這麼廣為人知。”庄寧給記者展示了她近期在做的事情:和博物館聯合做了5場線上博物館沙龍﹔開發了書店的微信小程序﹔入駐了抖音和快手,有了線上的抖音小店﹔和直播平台談好合作,准備做線上文化沙龍。

“工業4.0時代,傳統的實體書店必須要具備科技屬性,學習和科技融合。”在庄寧看來,這次疫情是危機也是契機,在這場“大考”中,實體書店重線下體驗、輕線上融合的短板被暴露出來。“我們不能固守傳統,要學會線上‘帶貨’,尋求流量支持。”

未來:政策護航更添信心

沒有一座書店會成為孤島,拯救書店,也是拯救人們的精神家園。

這場實體書店保衛戰,不隻有書店經營者在自救,北京市的政策扶持也在下沉,提前預支3月至6月房租成本補貼、鼓勵圖書等產品供貨商對實體書店給予3到6個月的延期結算……一套“組合拳”正為實體書店護航。

“北京對於實體書店的支持速度是全國最快的。”庄寧說,對於書店經營來說,房租成本至少佔到20%。疫情發生后,長安商場主動給她免掉2月的房租,並減半收取3月的房租。就在昨天,北京2020年首批獲扶持實體書店、特色書店、最美書店名單公示出來,稻誠及所書店位列其中,3月到6月房租也能通過補貼解決,“相當於上半年我隻要支付1月的房租,壓力全沒了。”

除了資金補貼的“及時雨”,流量支持也讓實體書店的堅守更添信心。“你知道麼?不久前,我們在抖音上發送一條書店的短視頻,平台幫助推薦引流,一條的閱讀量就有60萬,太棒了。”她笑著說。線上直播亦是如此。一場博物館沙龍的線上直播,在平台流量支持下,觀看人數超過46萬。

庄寧說,感謝所有人給予書店的關懷,她也會進一步擁抱科技,學習觸達線上平台。“做經營任何時候都會遇到困難,困難總是暫時的,我對實體書店的未來依然樂觀。”  

(責編:董兆瑞、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