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防護服就是一份責任”

——記戰斗在國門一線的和平裡醫院感染科醫生王曉燕

2020年03月21日13:45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人民網北京3月21日電(池夢蕊 黃美倩)3月10日零點起,北京市正式啟動經北京口岸入境人員的疫情防控工作。記者了解到,目前,首都機場全部國際及地區進港航班,均停靠在首都機場處置專區。同時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順義區)設立針對非中轉旅客的接駁點,由各省區市和北京市16區及開發區分別派駐工作組,做好24小時的分流轉送工作。

3月9日,北京市和平裡醫院感染科負責人王曉燕接到任務,前往新國展支援首都機場的疫情防控工作。發熱門診的工作剛剛結束沒幾天,她又要再一次穿上厚重的防護服,奔赴新的戰場。

零點,工作首次正式啟動

3月20日,是王曉燕正式進駐新國展,參與疫情防控工作的第11天。

“我們一共6個小組,每組5人,各配備一名醫護人員。小組之間4小時一輪班,堅持24小時不斷檔。”王曉燕每天的工作從坐上酒店開往新國展的大巴時就開始了。20分鐘左右的車程,她要把一會兒抵達后自己所有的工作流程在腦海裡先過一遍。作為小組成員中唯一的醫護人員,王曉燕除了要指導大家穿脫防護服外,還要協助處理好上一組遺留下來的防護用品,完成場地的消殺工作。整個過程她不敢有一點兒馬虎,“每一個防護細節都必須做到位,不能有絲毫疏漏!這樣才能讓大家在投入工作時沒有后顧之憂。”

“處置專區停靠航班的乘客,經海關檢驗檢疫后,有發熱症狀的,會在第一時間由專業部門、車輛送至指定醫療點。其余目的地為東城區的入境人員就會到我們這邊再次進行健康狀況的檢查,以及信息登記和轉運。”王曉燕介紹說。

盡管入境人員在此之前已經有過一次篩查,大家仍然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在組長的協調下,各司其職,井然有序地開展現場工作。

王曉燕主要負責對入境人員開展健康狀況巡視,包括體溫篩查、流行病學史詢問等工作。“您從哪裡來?”“有沒有接觸過確診或者疑似患者?”“目前身體有什麼不舒服的症狀嗎?”王曉燕對每一位前來報到的人員都會進行詳細的詢問,一刻都不敢放鬆。在確認對方體溫正常,沒有任何異常狀況后,才會開始接下來的轉運工作。

目前,入境人員中70周歲及以上的老年人、14周歲及以下的未成年人、孕產婦以及患有基礎性疾病等不適宜集中觀察的,在入境前提出申請,經嚴格評估后,可以進行居家觀察。

小組內的“聯絡員”會根據地址聯系相應街道工作組,核對是否已於入境前提出了申請,是否符合“特殊情況”,是否已經嚴格評估並同意。對於符合條件的旅客,會安排專車、專人送至居住小區,實現無縫對接。其他人員則統一乘坐大巴車前往集中隔離點進行隔離。

王曉燕介紹說:“由於街道反饋信息的快慢不同,大家等待的過程中情緒多少會受到影響。但大多數人都很配合,有人擔心家人的健康受到影響,還會主動要求去集中隔離。”

“時差”每三天就要調整一次

3月9日晚上接到的任務后,3月10日一早王曉燕就到指定酒店辦理了入住。當天晚上零點到凌晨四點,是她值守的第一班崗。

晚上11點離開酒店去到工作崗位,凌晨5點才能回到酒店休息。“回來簡單的洗臉洗手就睡了。睡前一定得把窗帘拉好,生物鐘紊亂,有時候睡一兩個小時醒了,就強迫自己再睡。”一開始的3天王曉燕都是這樣度過的。

怕家裡人擔心,但又和家人存在“時差”問題,王曉燕和丈夫約定:“我每天給你打電話報平安,你可別給我打,有可能剛剛休息,醒了就睡不著了。”

從10號開始到今天,王曉燕這一組已經經歷了三次倒班。“時差”每三天就要調整一次,讓小組成員都有些疲憊。“我們現在是白班,航班班次明顯比夜裡的要多,加上最近入境人員增加,我們的工作量也大了,一組大概就要有25名左右的入境人員需要進行篩查、轉運。”

為了能夠圓滿完成任務,大家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堅守。作為有著豐富經驗的感染科醫生,王曉燕多次提醒小組成員,呼吸道傳播、接觸性傳播是最重要的兩個傳播途徑,一定要認真完成防護服的穿脫,在接觸過入境人員的護照、物品后,一定要及時進行手部消毒。

穿上防護服就是一份責任

大量境外人員的入境,現場也是突發情況不斷,所有人都在繃緊神經,積極應對。

擔心在途中交叉感染,不少乘客在下飛機后都是戴著帽子、口罩,把自己捂得嚴絲合縫,再加上一直情緒緊張,造成了額頭溫度較高的情況。“有很多這種入境人員,電子體溫計顯示37度3、37度5。”王曉燕對這種情況印象非常深刻,“這時候他們就會非常緊張,我們一般會過5到10分鐘再測一次體溫,甚至拿水銀柱的體溫計反復檢測,看是否會恢復到正常水平。這期間,我們也會讓他們放鬆,告訴他們造成體溫升高的因素有很多,第一次的結果我們隻作為一個參考,不會因此就定義為發燒。”

除了王曉燕醫生以外,和她並肩戰斗在首都機場疫情防控一線的還有5位東城區的醫護人員,和平裡醫院感染科主治醫生冉慶林、北京市第六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魏麗娟、第一人民醫院呼吸科醫生齊賽男等人。他們和王曉燕一樣,經歷著“時差”的反復調整,認真地完成每一項工作。

聊起這幾天的經歷,齊賽男記得他也遇到過一名特殊的乘客。從西班牙馬德裡獨自回國的12歲小男孩,在父母的叮囑下,自登機開始,一直在到達新國展集散點之前,始終佩戴著口罩、帽子等防護用品,20多個小時的長途飛行期間水米未進。

齊賽男介紹說:“他還沒進來之前狀態已經不對了,負責帶他來這裡的志願者過來通知的我們。我去檢查的時候發現他已經有些脫水了。”因為新國展的工作區域裡是不允許摘除防護用品的,齊賽男拿了一瓶礦泉水,將孩子帶到室外一個空氣流通的區域,細心的他自己站在上風口的位置,對方站在下風口的位置,讓這名小乘客能夠安心地休息並補充水分,直至恢復體力。

“穿上防護服就是一份責任,就是一份擔當。”他們是白衣執甲的戰士,逆向而行、沖鋒陷陣。他們是守護國門的衛兵,不辱使命,不勝不歸。

(責編:池夢蕊、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