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涉疫醫療廢物當天收集轉運當天處置

2020年03月12日08:24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涉疫醫療廢物當天收集轉運當天處置

  3月1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加強醫療廢物綜合治理保護生態環境情況。

  生態環境部應急辦主任趙群英介紹,3月9日,全國共收集醫療廢物3006噸,其中涉疫情醫療廢物468.9噸,當天全國集中處置醫療廢物3001.9噸,4.1噸計入次日,平均負荷達到49.8%,涉疫醫療廢物都是當天全部收集轉運當天處置。

  累計處理醫療廢物14.2萬噸

  趙群英在發布會上說,生態環境部緊緊圍繞“兩個百分之百”要求,即全國所有的醫療機構及設施環境監管與服務百分之百全覆蓋,醫療廢水、醫療廢物及時有效收集、轉運、處置百分之百全落實,抓緊抓實抓細疫情防控相關的環保工作。動員各界通過增加裝備、技術升級等方式快速加大處理能力。

  他說,“全國醫療廢物在疫情前總的處理能力是4902.8噸/天,目前能力提高到6022噸/天,提高了23%。”

  “自1月20日以來,全國累計處理醫療廢物14.2萬噸。”他表示,3月9日,全國共收集醫療廢物3006噸,其中涉疫情醫療廢物468.9噸,當天全國集中處置醫療廢物3001.9噸,4.1噸計入次日,平均負荷達到49.8%,涉疫醫療廢物都是當天全部收集轉運當天處置。

  趙群英介紹,在疫情前,武漢市的醫療廢物產生量是40多噸。隨著病例逐漸增加,醫療廢物產生量最高峰達240多噸。為此,生態環境部動員各方力量提升武漢醫療廢物處置能力。趙群英介紹,武漢的處置能力從最初的50噸,增加到目前的263.8噸/天。“其中新建的千子山醫療垃圾處置中心是國企中節能環保集團用半個月時間完成的建設。”他說。

  180萬環衛工人在崗率超90%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副司長劉李峰說,環衛行業承擔著城市公共區域的清掃保潔、生活垃圾的收集轉運處理、城市公廁的運營維護,還有糞便收集處理等工作。

  他說,根據統計,疫情發生以來全國180萬環衛工人在崗率達到90%以上,往年同期為80%到85%,其中湖北省全天作業環衛工人超過8萬人。

  “他們發揚了‘寧願一人臟、換來萬家淨’的環衛精神,克服了作業量激增的實際困難,勇於擔當、盡職盡責、不辱使命。”

  他表示,環衛工人是武漢街頭暖人的風景線,是武漢街頭見到最多的人,還有的說環衛工人不僅是城市的“美容師”也是疫情中的“逆行者”,“我也感謝這些說法,我認為這是環衛工人應得的表揚。”

  水質安全未受疫情防控影響

  有記者提問,疫情發生以來很多城市都進行了大規模的消殺,生態環境部主要檢測的指標是什麼?

  趙群英說,在1月30日就印發了《關於做好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生態環境應急監測工作通知》。這個《通知》明確兩個重點。一是將飲用水水源地環境質量作為重點來進行監控。在原來常規監測指標的基礎上,增加余氯和生物毒性等疫情特征指標。二是優化自動監測網絡的監測模式,減輕疫情防控對這些自動站點的影響,發揮監測網絡的預警作用。

  他說,從2020年1月20日到3月7日監測統計的結果表明,337個地級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的比例是84.5%,比去年同期上升11.4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為4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6%。

  “1817個國家自動站預警監測數據顯示,I-III類水質比例是86.1%,IV、V類的比例11.7%,劣V類也就是最差的水體佔2.2%。和去年同期相比,I-III類增加8.5個百分點,中間的IV、V類下降了5.1個百分點,劣V類水質下降了3.4個百分點。”

  他表示,從飲用水源地的監測結果來看,累計對飲用水源地開展了14915次監測,未發現受疫情防控影響水質安全的情況。開展了1901次的余氯監測,受疫情防控開展消殺工作的影響,其中54次余氯是有檢出的,佔比2.8%。但是監測的濃度均低於自來水水廠的出水水質標准,就是0.3mg/L,這不影響自來水廠的水質情況。

  文/本報記者 劉藝龍 孟亞旭

(責編:池夢蕊、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