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北京時刻

致敬社區工作者 奮戰在基層防疫一線的“逆行者”

尹星雲

2020年02月07日15:25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變身抗“疫”戰士的“解難書記”、在社區裡每天走三萬多步的“健身達人”、堅守在基層的社區醫務工作者……戰疫情、守防線,連日來,在北京的社區(村)裡,一個個平凡而忙碌的身影,一句句不厭其煩的叮嚀,讓居民們感到溫暖,他們就是社區基層工作者,他們也是抗擊疫情的“逆行者”。

逆行在社區的“女漢子”:到了黨員沖鋒陷陣的時候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玉橋街道柳岸方園社區工作者們堅守職責,為居民的安全不停奔波,成為一群逆行者。

清晨7點剛過,柳岸方園社區居委會內已燈光明亮。“接到上級關於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后,我們社區干部及工作人員全員、全速復崗。”1月 21日開始,社區工作人員在社區居委會主任張愛民的帶領下,一個個腳步急促,奔向小區摸排情況、宣傳疫情防控知識。

張愛民是居民眼中名副其實的“女漢子”,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她每天邊關注回復工作群、社區黨支部群、居民議事群等各類微信群的消息,邊趕往小區各個角落,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帶著社區工作人員們奮戰在社區抗擊疫情的第一線。

大年三十晚八點,正是全國人民吃團圓飯、收看春晚的時候,一直在居委會忙碌的張愛民顧不上吃晚飯。為了做好宣傳,讓群眾盡可能知曉疫情,她絞盡腦汁想對策,通過微信群宣傳引導居民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忙完這些已是凌晨2:00。

大年初一早上七點不到,很多人還在睡懶覺,她又帶領社區工作者緊張地整理資料、台賬,排查所有的數據統計情況,一刻都沒有鬆懈。

連日來,張愛民帶領社區工作人員挨家挨戶打電話核實居民家庭情況,對武漢探親回來的居民進行特別登記,針對外地返京人員也進行詳細登記。為全面做好排查工作,她和同事們夜以繼日、加班加點,因為他們深知,這些外來人員的排查工作,關乎著每一位社區居民的切身安全,容不得一絲疏忽。不僅如此,他們還利用微信、短信、社區宣傳欄、樓道通知欄等宣傳平台,提醒居民盡量在家中休息,出門做好防護措施。

“疫情來了,困難來了,就是黨員沖鋒陷陣的時候,沒啥說的,盡全力做好防控,讓居民少一分擔憂,多一分安全。”張愛民的話朴實無華,卻道出了一名老黨員的赤誠與無私,“現在國家有難,社區工作者責無旁貸,隻要疫情防控取得最后的勝利,我們比天天過節還高興。”

“解難書記”變身抗“疫”戰士

“2017北京榜樣”殷金鳳是朝陽區呼家樓街道呼北社區黨委書記。社區居民都親切地稱呼她殷書記,孤寡老人更是把她當親人,一天見不到她都覺得不踏實。當疫情來臨的時候,殷書記秒變殷戰士,全然沒有了晝夜之分,實在困的不行才打個盹。

1月29號是大年初五,深夜11點56分殷金鳳接到通知的第二天就要實行社區群防群控。呼北社區是一個開放性社區,沒有物業,共有45個出入口,怎麼封閉?經過一晚上的努力,一套“二防三門四件套五量化”的防控方案出爐了。

通過該工作法,將“兩無一開”小區全部納入保障行列,讓疫情防控無死角。

呼北社區黨委書記殷金鳳介紹,“我們社區工作人員還要負責入戶排查、消毒等工作,能夠到社區出入口做摸排管控的人員實在有限。”殷書記動員轄區社會單位力量,共同守牢社區“大門”,做好疫情防控排查工作。

堅守一線,巡查防控點、宣傳防疫措施、為居家隔離家庭和孤寡老人代購生活用品等,殷書記和社區工作者在防疫的路上一刻也不停歇。

防疫一線的“領頭雁” 讓社區有了“主心骨”

1月23日大年二十九晚上,當家家戶戶都在忙碌籌備除夕盛宴時,紫蘿園社區黨委書記李振東向社區干部們發出了通知:“今晚八點半,社區居委會集合開展入戶排查工作。”

疫情突如其來,要在3500戶居民和25家單位中開展排查,任務量之大可想而知。

“這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斗,考驗共產黨員的時候到了,讓我們團結起來,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在李振東帶領下,社區7個黨支部,340名共產黨員,全員響應,一支以社區黨員、社工、志願者組成的“抗擊疫情志願先鋒隊”迅速成立,排查登記工作緊張有序地展開。

入戶登記、電話隨訪,一個個數字摸排上來,一張張報表匯集起來了,而這些數字又是每日變化的。李振東迅速聯系之前合作開發“動態樓宇”管理系統的科技公司,第一時間推出電子登記表。內容除了登記人的姓名、性別、身份証號、聯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外,還包括從進京交通工具、近期身體是否出現過感冒、發燒、咳嗽、呼吸困難、腹瀉乏力等。

“數據實時更新,情況一目了然,這個軟件系統可以說為我們防疫一線的社工們插上了科技的翅膀。”社工丁妍自豪地說。

說到科技創新,是李振東書記的強項。今年46歲的他,自2015年擔任東風地區紫蘿園社區黨委書記兼居委會主任以來,以問題為導向,帶領10余名社工在實踐中探索形成“動態樓宇”治理模式。

十幾天來,李振東和他的戰友們奮戰在社區疫情防控的第一線,累了,回到辦公室的椅子上瞇一會兒﹔餓了,一碗方便面也能吃得津津有味兒。

“家裡的父母,每天都在擔心我們的安危。但看到李書記沉著的樣子,我們就有了主心骨。”社工張娜悄悄地告訴記者。

社區醫務工作者:做好社區疫情防控的“守門人”

如果說全國各大醫院的呼吸、感染、急診及危重病科醫生奮力工作在救治第一線,他們是這場戰役的“沖鋒隊”,那麼現在基層醫務人員就是這場戰役后方防控疫情的“守門人”。

“大夫啊,我體溫37.2℃,渾身發冷,心慌氣短,是不是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上了……”最近一段時間,廣外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陳晶大夫每天接到居民打來的類似咨詢電話不下10個。她都會仔細詢問來電人最近是否外出過、有無接觸疑似病人的經歷……而經過細致的排查和心理疏導后,絕大多數的結果往往只是居民因為過度焦慮,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恐慌。

疫情突如其來,和陳大夫一樣,整個廣外社區中心35個家醫團隊早早就把自己的電話公布在了各自負責社區的居民微信群裡,與廣外醫院形成聯動。

疫情發展1個多星期以來,陳晶大夫的手機裡已經加了百余個居民的微信,還有的被拉進了居民的“家族群”裡,隨時隨地在線為大家一人一策、分類防護、分類篩查。

此外,廣外社區中心的醫生、護士們還錄制了抖音小視頻,教大家充分了解如何正確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等核心防治知識。

從春節假期前,西城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均已處於停休狀態,還有大量醫務人員需要加班加點。在這個特殊的長假期間,所有社區衛生服務站由往年長假期間的隔天半日門診改為正常全日門診。

月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全科醫生宋貝貝,已經是三個孩子的媽媽了,一個4歲多,兩個1歲多。宋貝貝的愛人,同樣也是一名醫生。初一初二還在重症監護室值班,初三醫院緊急通知去支援發熱門診,接到通知的時候,夫妻倆相視一笑——“黨和人民需要我們的時刻到了。”

“居民信息一個都不能少”

“還差多少人沒有聯系上?”“還差36戶實在找不到信息。”“不行,這居民信息一個都不能少!”懷柔區懷北鎮鐵路社區黨支部書記霍海成給社區干部下了“死命令”。

鐵路社區是一個老舊小區,位置緊鄰懷柔北火車站,小區共有社區居民542戶1389人,出租戶和流動人口234戶662人。人員情況復雜。疫情防控工作中,及時掌握居民的信息和出行情況,成為了居委會最要緊的任務。

霍海成和社區干部每天早中晚開展三次“敲門行動”,挨家挨戶登記社區居民信息和出行情況,但是依然有36戶的門沒有被敲開,58人處於“失聯”狀態。門敲不開,信息查詢不到,但霍海成沒有就此放棄,開始發動社區區民提供聯系線索。“您知道201的住戶平常都什麼時候回家嗎?有他們家的聯系方式嗎?”這樣的“尋人啟事”很快在社區內傳開,居民一有線索第一時間就給社區干部打電話。

眾人拾柴火焰高。通過社區干部和居民共同努力,58的數字每天都在逐漸減少,但依然有7戶12人始終無法取得聯系。就在工作進展遇阻的時刻,霍海成想到社區和一些單位建立了共建。

霍海成立刻將此事報告給鎮裡。令人欣慰的是,通過懷北鎮與共建單位之間的信息共享聯動機制,這7戶12人的聯系方式總算找到了。截止2月1日,鐵路社區“失聯”的58人已經全部登記在冊。其中外出未歸的24人,社區干部也勸說他們暫時留在居住地,並聽從當地政府的安排,做好自身防護。“居民信息一個不能少”的任務也順利完成!

每天三萬步 社區干部成"健走達人"

“我每天步數三萬多,在這種應該盡量減少流動的氛圍裡,估計已經被很多人拉黑了!”北京市石景山區魯谷街道雙錦園社區書記張斌調侃地說道。雖是玩笑,但也是社區干部工作最好的體現。

面對疫情,社區的清潔消毒工作活兒多、任務重。社區干部每天要與物業一起對小區樓道內進行消毒和衛生清理,還要監督居民做好垃圾分類,清理小區各種堆放雜物,勸阻小區居民撿拾回收廢品垃圾。

在雙錦園社區,工作人員還有一項固定的任務,是到社區36戶行動不便的居民家中上門收垃圾。雙錦園社區黨委書記張斌介紹,社區裡有36戶行動不便的老人家,身體不好,體質弱。“以前是勸他們多出門,多走動,多參加活動。現在是建議他們減少外出,盡量別出門。”社區干部分組包人,每天早晚兩次上門到老人家中收垃圾。早上八點老人把垃圾袋放在自家門口,社區干部挨排收走,為了不影響樓道的衛生,減少堆積,下午過了飯點,社區干部再走一圈,把新的垃圾扔走。面對這些垃圾,他們都不嫌臟不怕累,用自己的細心和勞動,甘當小區居民的“清潔員”。

就是這一件件的小事,讓社區干部們變身“健走達人”,成了微信步數榜上的“明星”,他們一直堅守著防控的第一道防線,克服困難,奮戰在抗擊疫情的最前沿,為消滅疫情創造最有利的社區環境。

(責編:尹星雲、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