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市首日央行投放1.2萬億保流動性

2020年02月03日07:48  來源:新京報
 
原標題:開市首日央行投放1.2萬億保流動性

央行提前預告1.2萬億流動性紅包,以穩定市場預期。2月2日央行宣布,為維護疫情防控特殊時期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和貨幣市場平穩運行,2月3日將開展1.2萬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投放資金,確保流動性充足供應,銀行體系整體流動性比去年同期多9000億元。

此前央行等5部門已公布30條相關舉措,明確表示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暫時的,同時宣布金融機構2月3日正常上班。

防止超預期波動,重在給市場定心丸

“提前一天宣布較為罕見,目的在於穩定市場預期。但2月3日逆回購到期有1.05萬億元,因此此次逆回購操作淨投放量並不大。”方正証券首席經濟學家顏色表示,當前貨幣政策的工作重心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保持流動性充裕,配合財政政策做好疫情防控﹔二是採取精准干預政策以防止市場超預期波動。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也表示,央行這次提前一天發布,在當前疫情防控特殊時期,有利於保持節后市場流動性充足供應,有助於金融機構做好流動性管理,避免市場恐慌情緒,維護貨幣市場利率平穩運行,穩定市場預期。

實際上,節后大規模投放資金也不太符合歷史慣例。溫彬稱,歷史上春節過后,節前投放的現金大量回流銀行體系,且銀行體系季節性流動性需求下降,央行一般都會暫停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並通過逆回購到期自然回籠流動性。而此次央行將於節后開市第一天即開展逆回購操作淨投放流動性,並保持在比以往年份更加充足的水平,體現了央行充足供應流動性的決心和操作上的靈活性。

回顧非典期間,經濟短期將承壓

全國多地停運部分航班、車次,餐廳大面積暫停營業,社會活動受到管制……疫情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已經顯現。從行業來看,旅游、餐飲、交通運輸、零售等受影響相對較大。

業內人士回顧了2003年非典疫情的影響。彼時疫情爆發的二季度GDP同比增長速度由一季度的9.9%回落到6.7%,增速為1992年以來同期最低水平。2003年5月份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當月同比僅增長4.3%,為上年同期增速的一半。

“非典疫情發生於中國經濟上升周期,而本次疫情發生於經濟下行周期,因此國內宏觀經濟政策有必要及時響應,否則本應出現的經濟弱復蘇周期將被迫中斷。前期出台的逆周期調節政策將加快執行,但進一步放鬆基建和房地產投資限制的可能性不高。”招商証券宏觀分析師謝亞軒分析稱。

銀保監會副主席曹宇表示,目前的影響一定是短期的、暫時的,因為決定一國金融市場前景的是經濟金融發展的基本面,近年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的韌性顯著增強,抗沖擊能力大幅提升。

目前,銀行保險機構對金融市場資金供給保持穩定。銀行業債券投資佔整個債券市場規模80%左右,是主要的債券市場資金供應方,在貨幣市場等領域也是參與主體。向合格投資者發行理財產品投資於股票市場的資金也保持穩定。 新京報記者 程維妙

■ 觀點

A股開盤,板塊怎麼走?

近期全球金融市場出現大幅波動。1月27日,美國三大股指大幅收跌,道指重挫逾450點。市場避險情緒升溫,現貨黃金開盤跳空高開。對此,投資者應該如何應對?

周一開盤板塊將分化

從私募排排網對國內基金經理展開的調查來看,有63.79%的私募認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A股的影響會超越非典時期,並且周一A股開盤也將面臨嚴峻考驗﹔也有36.21%的私募認為此次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有限,因為本身就有企業在春節期間會停產或減產。

正道興達投資基金經理韓明有表示,這次疫情突發在春節前爆發,並且貫穿整個春節長假,A股市場春節開市后會出現一個快速補跌的過程,但下跌時間會很短暫,之后會出現震蕩調整走勢,板塊出現分化走勢。

華炎投資基金經理方翀表示,按照目前的情況看,今年疫情對市場的影響可能比2003年要大,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將我國疫情定義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上一次所沒有出現的情況,這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外商投資中國的熱情。

線下消費受沖擊,在線服務受益大

隨著疫情的加重,包括武漢在內的多地宣布“封城”,對旅游消費影響巨大。各地影院陸續宣布春節期間停業。貓眼數據顯示,大年初一全國電影票房僅為181萬元,而2019年同期票房則達14.58億元。

成恩資本董事長王璇認為第三產業受疫情沖擊最大,餐飲、旅游、交運、電影等板塊受損嚴重性首當其沖﹔而商品消費由於民眾搶購囤積物資影響回落幅度將有限。工業中,上游行業如鋼鐵、有色、採掘、電子、化工等受影響較小,紡織服裝、食品加工、輕工制造等與下游聯系密切的行業受影響較大﹔金融地產由於全國各地延遲復工,也將受到明顯影響。明顯受益板塊中,以互聯網服務行業為主,其中在線教育、在線辦公以及游戲行業受益最大。

濱利投資基金經理梁濱認為,疫情過后消費必將全部恢復,但是疫情將會加快行業向頭部企業集中,對於優秀的消費股反倒是利好。

醫藥、科技股受推薦,投資需降低倉位

壹玖資產總經理蔣俊國短期傾向於低估值的醫療細分領域,高股息率的公用事業,中期市場仍然會回歸原先強勢的新能源汽車,電子等,上半年整個消費板塊都會受到顯著壓制,周期品行業變數最大,要視宏觀政策情況來綜合判斷。

華輝創富總經理袁華明表示,如果疫情能夠得到較快控制,未來會出現補償性增長,相關生產經濟活動會隨著疫情緩解逐步正常化。

新思哲基金經理羅潔表示,從長期角度來看,隻要能控制住疫情,股市在短期波動之后也並不會阻礙長期發展,投資者不必太悲觀。

華炎投資基金經理方翀則提示稱,疫情屬於系統性風險,所以投資者節后應該以觀望為主,不應急於進場,等待疫情緩解再做配置,當然,節前醫藥板塊的結構性機會是否會延續則需要進一步觀察。總之,降低倉位,謹慎為宜,多看少動。 新京報記者 張姝欣

■ 聲音

“降准降息仍有空間”

我國貨幣政策的步調是否會改變?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除了加大資金投放,階段性有降准、降息可能。

海通証券分析師姜珮珊認為,考慮到短期通脹還在高位,預計央行或將階段性小幅降息,如降低7天逆回購招標利率、下調MLF(中期借貸便利)利率、對疫情嚴重地區定向降准降息等,從而推動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下降,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華創固收團隊認為,疫情影響下,2、3月中是MLF降息的觀察窗口,2月中旬操作的概率提高,即使2月MLF降息未兌現,LPR仍存在報價下調的可能,反映1月降准落地影響。在原有節奏下,4月是二季度降准的觀測窗口,是否前置取決於疫情對於總需求的影響程度。

日前央行副行長潘功勝表態中也透露,考慮到疫情特殊時期,央行將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常備借貸便利、再貸款、再貼現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向市場提供流動性。央行還會與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保持密切溝通,充分了解市場流動性狀況和流動性需求,及時發布政策信息,強化預期引導。

不過,顏色認為央行未來不會急於出台降准、降息等全面寬鬆的貨幣政策,原因包括:降准、降息需等企業全面復工后才有用武之地,目前實體企業尚未復工,實體經濟在短期內的信貸需求較低,此時進行降准降息的效果不大。此外,通脹風險掣肘貨幣寬鬆,前期豬肉價格上漲還未解決,預計疫情所帶來的供給緊俏問題將進一步推高通脹,不利於央行出台降准、降息類政策。

新京報記者 程維妙

(責編:董兆瑞、鮑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