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健委專家:普通民眾暫不需護目鏡

2020年01月24日08:50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武漢市民:外出戴口罩 回家換洗衣服

本報訊(記者 李卓雅 王天琪)2020年1月22日夜間,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呼吸內科主任王廣發發文確認感染,並回憶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過程。王廣發認為,其感染或與接觸患者時未佩戴防護鏡有關,並高度懷疑是病毒先進入結膜,而后再到全身。王廣發稱,他的病情已經有了好轉,在經過一天的治療后,已經沒有了發熱症狀。

患病后,他曾梳理其在武漢的軌跡和細節,發現最有可能造成感染的節點有兩個。一是他到武漢第二天去金銀潭醫院的ICU看重症病人,患者正在進行插管。另一個節點是他在回京前2天去了幾家醫院的發熱門診和臨時隔離病房。

王廣發回憶,其在發熱門診感染的可能性最大。“我現在意識到,我們沒有配備防護眼鏡。一個重要的線索是,我回京后出現最早的症狀是左下眼瞼的結膜炎,很輕。2至3個小時后出現了卡他症狀和發熱。基於我看到的病例,還沒有以結膜炎為首發表現的。當時我還以此為依據,把自己排除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之外,而更多地考慮是流感。但經抗流感治療無效,發熱時斷時續,最后做了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呈現陽性。說明我的結膜炎很可能也是新型冠狀病毒引起,而且是局部結膜首發。因此高度懷疑是病毒先進入結膜,而后再到全身。如果這個推測成立,則我的防護盲點就在沒有戴防護鏡。”

王廣發在文中除了對自己感染過程進行了推測外,還就網友質疑其採訪時所說的“疫情可防可控”言論進行了釋疑。王廣發稱,最終疫情會被控制。“今天的疫情控制,在武漢當地和其他地區是不一樣的。在疫情初期,針對華南海鮮市場的處理措施是迅速、有效的,而且很快初步認定了病原。這較之2003年SARS疫情,無疑是巨大的進步。有了病原學的認定,很快發展起了核酸診斷方法,雖然專家層面對檢測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曾有過爭論,但這無疑對疫情控制提供了有力保障。對於疾病的傳染性和人群易感性,我們當時確實沒有資料証實,因此不能妄下論斷是強還是弱。在我回京前,意識到疫情的確較前有了明顯的惡化,但仍然是可防可控。”王廣發說。

由於王廣發在文章中提到其感染可能與接觸患者時未佩戴護目鏡有關,不少民眾產生疑問:日常生活中是否需要佩戴護目鏡?1月23日上午,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我國著名傳染病學專家李蘭娟院士在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直播接受媒體採訪。李蘭娟院士在直播中表示,醫護人員由於直接接觸發熱病人,需要佩戴護目鏡進行防護,普通民眾如不住院、不接觸發熱病人,暫不需要護目鏡,用口罩可以防護。李蘭娟院士介紹,目前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疫苗正在研發,目前還沒有研發出有效的疫苗。

1月23日,王廣發再次發布微博稱,聽說因為他此前的文章有些地方護目鏡脫銷了,他解釋,稱自己發文的重點在於告訴一線的臨床醫生注意眼睛的防護,普通人日常出門並不需要佩戴。

(責編:董兆瑞、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