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大興機場航食基地:一棵菜24小時從田間到登機

2020年01月21日07:47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一棵菜24小時從田間到登機

  本報記者 陳強

  眼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在經歷通航以來的首次春運“大考”,預計春運期間進出港旅客將達190萬人次。如此大客流,配餐如何保証品質?臘月廿六,記者從位於大興長子營鎮的航食基地出發,跟隨了一株蔬菜從長於田間到登上飛機的全過程。

  生長 物聯網全程監測

  上午,走進航食基地生產區大棚,溫暖如春。拂去眼鏡片上的輕霧,一壟壟圓生菜排列得十分整齊。記者忍不住蹲下來細細打量這些生機勃勃的菜——嫩綠的葉子,仿佛輕輕一碰就能出水。

  50多歲的白少新,是當地有名的種菜“老把式”,航食基地雇佣了200多名像他一樣的農民。告別“靠天吃飯”的日子,大伙兒搖身一變成了“上班族”,收入有了保障。可老白卻說,自己是“學生黨”,每天都有新收獲。

  老白領記者往大棚深處走,腳步像年輕人一樣輕快,“帶您看看我的最大收獲——物聯網!菜能長得好,符合航空食品的標准,主要功勞歸它。”

  地壟中間,幾台“其貌不揚”的白色設備,就是連接著物聯網的監測儀器。老白說,它能全程監測蔬菜的生長狀況,並實時上傳到北京農學院、農科院專家研發的數據庫裡,提前預防病虫害。

  航食基地目前已成為東航的合作伙伴。合作方式是先簽約,后種植,大棚裡30多種蔬菜,都是按照航企的需求種下的。除了圓生菜、油菜、萵苣等品種,還有羅勒、九層塔等北方菜地裡罕見的品種,在溫度自動控制的溫室裡,都成長得很茁壯。

  除了自有大棚500畝,基地還向長子營的幾個農業合作社輸出了技術,擴大了生產規模。“到今年年底,就能生產80多種了。”老白身旁,是一台播種機,它20分鐘的工作量,需要5人協作4小時才能完成。老白將一棵棵圓生菜採摘下來,裝上小車,運送到了500米外的加工車間。

  加工 四道全自動工序

  佔地7000平方米的現代化加工車間裡,剛摘下的圓生菜走上傳送帶,猶如“過安檢”一般,前后經歷四站,才能從“田間菜頭”變成“航空菜絲”。別看程序相當復雜,但經過記者測算,整個過程用時不過20分鐘。

  不僅如此,這裡上班的工人,也要經歷“安檢”,消毒后進入風淋門,除去身上的灰塵、皮屑,還得“全副武裝”地穿戴上鞋套、白大褂、口罩、頭套,才能進入操作間。

  圓生菜的第一站:挑選。操作員李爽說,隻有符合航空食品規格要求的圓生菜,才能拿到“機票”,順利進入下一環節成為菜絲,質地不夠緊實、葉子上有病害的菜則被淘汰。

  第二站:切絲和清洗。全自動切絲設備,能夠按照航企需求,將圓生菜切成不同規格的菜絲。之后,菜絲來到清洗池裡好好泡個澡,洗去農殘后,進入第三站:離心控水,高速旋轉上千圈。

  這還沒完,已經變身“航空菜絲”的圓生菜,還有可能被抽選為樣品進行長久保存,一旦這批蔬菜出現安全問題,它將被有關部門拿去化驗。

  最后一站:包裝。“航空菜絲”被裝進小包裝的透明塑料袋中,整齊地碼放到貨車裡,趕往16公裡外的大興機場。

  運輸 冷鏈運輸實時跟蹤

  下午6時,裝有圓生菜、油菜、萵苣等20多種蔬菜、總重量1噸的冷藏式貨車,從長子營發車至大興機場。以圓生菜絲為例,到達機場后,將進入航企的冷庫和再加工車間,與其他航食基地提供的肉類、面包一起制作成三明治,或是經過廚師的烹飪,成為一道中餐。客流高峰來臨時,當天就能登上飛機,出現在旅客的餐桌上。

  從長子營航食基地到大興機場,雖然路程隻有半小時,但為了保障食品安全,仍要做到萬無一失。每一輛運輸航空蔬菜的貨車,都安裝了定位系統,如果車輛在行駛時間、路程上出現偏差,系統就會自動向基地負責人“報警”。

  事實上,這個系統投入使用幾個月來,從未發生過一次報警情況。

  “我的職責,就是保証安全地把一車車蔬菜送到機場。”在司機小王看來,他所從事的職業不同於一般的運輸,“咱這也算間接服務大興機場首個‘春運’了。”他說,每次發車前,基地管理員都要仔細核對發貨單,而到了機場,收貨員同樣是一絲不苟。

  目前,長子營鎮正重點打造航食特色小鎮,規劃布局13600畝航食種植基地,配備4條蔬菜加工生產線,年加工淨菜可達3萬噸。據了解,長子營已與中商農產品交易中心達成戰略合作,並簽約京農集團“現代農業4.0智慧溫室項目”,目前,佔地63000平方米的智慧溫室項目已建成,是本市單體面積最大的智慧溫室。

(責編:鮑聰穎、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