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去年落實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各項政策 政府帶頭過"緊日子"

2020年01月11日08:52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這份成績單來之不易”

  ■去年本市財政收入5817.1億元,增長0.5%,預計全年新增減稅降費約1800億元。

  2019年北京財政大賬本出爐。記者近日從市財政局獲悉,2019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5817.1億元,增長0.5%,圓滿完成調整后的年度預期目標。預計全年新增減稅降費約1800億元。

  “這份成績單來之不易。”市財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本市去年堅決落實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各項政策,激發市場活力。加大財力統籌力度,政府帶頭過“緊日子”,加大對民生等重點領域的投入力度。不斷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為首都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減稅降費的實施力度空前

  剛剛過去這一年,減稅降費既是國家政策,又是民生熱詞。對個人來說,個稅負擔有了明顯減輕﹔對企業來說,不光企業所得稅在減免,社會保險費也在降低。市財政局公布的數據顯示,預計2019年全年本市新增減稅降費的規模約1800億元,為企業和社會實打實地減輕了負擔。

  從規模看,去年減稅降費的實施力度空前。這主要得益於本市不折不扣落實中央減稅降費政策,施行“頂格之策”,在地方權限范圍內實施小規模納稅人房產稅、資源稅等“六稅兩費”的減免,最大限度地推出系列減稅降費措施。

  “不能光算財政賬和眼前賬。”雖然大規模減稅降費勢必會對財政收入帶來比較大的影響,但市財政局相關負責人對此表示,減稅降費更要算經濟賬、社會賬、政治賬和長遠賬,不能就財政論財政。從短期看,減稅降費可能會減少一些財政收入,可從長遠來看,則起到了“放水養魚”的作用,能促進企業降負、增效,有效激發市場活力,推動經濟增長,由此將擴大稅基、增加稅源。

  壓減一般性支出加強民生保障

  在有限的財政收入范圍內,如何維持財政收支平衡,考驗著決策者。去年全年,本市財政部門就持續採取積極措施實現收支平衡。在“開源”這端,一方面通過盤活國有資產、增加國有企業上繳利潤等一系列措施來籌集收入﹔另一方面通過優化營商環境,精准服務企業,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功能,培育涵養優質稅源,保証財政收入可持續。

  在“節流”方面,則堅持用政府過“緊日子”來換老百姓的好日子。去年,本市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會議費、培訓費等一般性支出壓減10%,節約出來的資金則用於支持重點改革及民生支出。

  提高和調整就業補助資金、失業保險基金、城鄉低保標准等多項支出標准﹔貧困人口等13類困難人員參保個人繳費部分實施全額補助,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更加完善﹔家門口的普惠性幼兒園越來越多,學前教育學位和普惠性資源的穩步增長……財政加強對民生的兜底保障,換來了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獲得感。

  財政還支持高精尖產業的發展。“三城一區”主平台建設提速推進,科技成果落地轉化變成產品,各項基礎前沿類、核心技術研發類項目實施,新型研發機構的建設和運行,這每一個項目背后,都離不開財政資金的力挺。

  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效果明顯

  如何把有限的財政資金盡可能地都花到刀刃上?去年本市啟動實施29項全成本預算績效管理項目,調整完善支出指標86項,大力壓降支出成本,並加大財政績效評價范圍,實現財政資金類型的全覆蓋。

  為更大發揮財政的杠杆功能,本市還不斷規范推廣和應用PPP模式,以撬動社會資本參與首都建設的積極性。數據顯示,去年全市PPP項目落地率為92.5%,遠高於全國同期項目落地水平,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效果明顯。

  在政府採購方面,本市通過採取向中小企業預留政府採購份額、鼓勵企業組成聯合體投標等形式,進一步為中小企業拿到政府訂單提供便利條件,助力企業發展。

  此外,為加強和規范政府債務管理,本市出台防范化解政府債務風險實施方案,建立債務風險動態監測機制,化解債務存量,督促高風險區盡快壓減債務規模,將債務率控制在合理水平。本報記者 孫杰

(責編:孟竹、高星)